欢迎您的光临! 登录 | 注册 | 会员中心
新闻资讯 NEWS
联系我们 CONTACT

地址:武汉市解放大道616号亚洲大酒店

电话:15926475778

邮箱:dazupu@163.com

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各地新闻

中国人可以到处旅游了

作者:方祖岐 2019-05-30 浏览:3423

就在十多年前,我曾开玩笑说过:如果中国人能满世界去旅游,到那个时候,中国会是什么样子、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?谁能想到,这样的日子竟来得这么快。现在中国人真的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去旅游了。每到重要节日,境内和出境游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人数,真是难以想象。中国真的变了,世界真的变了。我老了,不会再出国,但是在国内走走还是可以的。

前几天我刚从浙江旅游回来。我去过浙江许多次,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并不生疏。可是,以前都是在军营里走动,唯独这次是以旅游者的身份,住在村子里,吃在村子里,与老百姓聊天,与大自然对话,令我兴奋不已。

浙江真的富起来了,富得让人羡慕。东阳有个花园村,村里竟有四个上市公司,去年经营总额五百多亿,人均年收入十六万。
浙江真的美起来了,美得让人不想离开。我走进了苍南最偏僻的山区农村,那里不仅山青水秀,而且村头巷尾都很干净,几乎家家都是“农家乐”。

我到五任省委书记“一任接着一任干”抓扶贫的淳安县下姜村参观,那里不仅村容村貌大改观,而且村民入股办公司,走上了集体致富的道路。我品尝着村民从山上采制的老茶,环望四周美景,真是有点不想走了。

我在桐庐县芦茨村住了一夜。白天看景,晚上问事,越谈情越深,越问越觉得我就是他们村里的人。原来这里是晚唐著名诗人方干故里。方干才高八斗,布衣终身,有“官无一寸禄,名传千万里”之誉。早在唐代即收录其诗选三百余首,至清代又汇编历朝名贤为其题赠的诗文一百一十四首(篇)。唐翰林院讲士王赞题文曰:“吴越故多诗人,末有新定方干擅名于杭越,流声于京洛”。宋代名臣范仲淹题诗曰:“风雅先生旧隐存,子陵台下白云村;唐朝三百年贯盖,谁聚诗书到远孙”。清康熙督学使者汪漋题文曰:“先生天才绮练,清思妙句,秀异清英,当时所谓大江之南无有能及者”。方干的后裔在宋代即连续出了十八位进士。毛泽东同志曾对李讷说过:同一个家族,同一个朝代,连出十八名进士,历史上罕见(引自“西泠印社”出版社出版之《风情芦茨》)。

据族谱记载,我系方干第三十七世孙。这次回到“老家”了,自然关注这里一切的一切。芦茨村位于富春江上游芦茨湾(即龙门湾)内,古称白云村。现由七个自然村组成,面临著名的严子陵钓台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“两江一湖”(富春江、新安江、千岛湖)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这里汇峡谷、平湖、孤岛、瀑布、奇松于一身,走进芦茨湾,如同走进一幅天然的山水图画之中。自古以来,名人纷至沓来。自南北朝至清代,先后有谢灵运、李白、苏东坡、陆游、李清照、范仲淹、康有为等上千位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数千首(篇)诗文。这里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名作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创作实景地,也是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、李可染、叶浅予等人的创作写生地。对岸严子陵钓台与方干故里虽分属汉、唐两个朝代,但经北宋名臣范仲淹两访方干故里有感而赋诗后,又请画师将方干的人像画在严子陵祠东面的墙壁上,和严先生一起供后人祭祀,展示了隔世之缘。如今,芦茨村已成为“浙江省慢生活体验村”“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”“杭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”……。全村一千三百余人,办“农家乐”一百六十九家,去年旅游来客一百二十五万余人,年收入一点三亿。我这个“老家”早就美起来了,现在又富起来了,有感而赋《方干故里行》一首:

情思万绪绕群山,耄耋离愁魂梦牵。

宗室同行才数日,故园一别越千年。

大痴图绘富春卷,方干诗吟云水篇。

亦读亦耕传百世,芦茨盛世换新天。

注:“大痴”,即黄公望;“亦读亦耕”,系祖传之家训,在芦茨已是千年传承的民风。

我的“寻根”没有停步,在千岛湖又有了新的收获。一九五九年国家建新安江电站,水库淹没狮城、贺城两地形成千岛湖,原淳安、遂安两县合并为淳安县。这个地方史称“古歙之东乡”,从汉代开始,中原人陆续来此定居。方氏九十一世祖汝南尹方纮于西汉末年南迁来此定居开基业,为最早、最大的一支。南方沿海各省方氏后代,多数是从这里走出去的,有的支系已走出国门,在境外繁衍生息,故此处誉称“方氏第二发祥地”。说也难得,从族谱中查到,我系方纮第六十八世孙,系周宣王封方叔“壮犹元世”第九十六世孙,系黄帝封佐相方雷于河南方山一世祖第一百五十八世孙。中华族谱文化竟有如此奇妙的功能,能较准确地从血缘关系上回答“我是谁”,不愧与《国史》《方志》一起,成为中华史志三大构成之一,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。我与家人一起在千岛湖畅游徜徉,遐思万绪,特赋《千岛湖怀祖》为记:

情系淳安城邑古,涟漪千岛俏人间。

梦回水底纮公宅,遥念禹州先祖园。

华夏同迎环宇客,八方共颂艳阳天。

悠悠往事绵延续,时代新声又一篇。

旅游与文化的融合,打开了历史、自然和社会更为宽阔的窗口,为人们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,去学习、交流、回望、畅想、追梦,提供了广阔的天地。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。习近平主席说:“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”“文明如水,润物无声。历史的发展,社会的繁盛,人类的进步,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”。我们有幸生活在大变革的新时代,现在已经可以预见: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,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,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,必然走向不同文明“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,互通互融的新境界,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。这是何等光辉的未来啊!


收笔于二〇一九年五月廿一日


返回顶部 QQ客服